羅望子/羅望果,別名:酸角、酸豆、羅晃子、通血圖,又名:狗大便。

羅望子原產於熱帶非洲,經蘇丹引入印度繁殖,後來印度人常將果實製品輸往波斯、阿拉伯,因此人們常誤認印度為原產地。公元前四世紀它曾風靡古埃及、希臘。中世紀時,阿拉伯人發現羅望子的美味,流入中東社會;隨著十字軍的東征,羅望子進入了歐洲國家;17世紀,西班牙的軍隊將羅望子帶往西印度群島。至此,幾乎全世界的熱帶、亞熱帶地區都能見到它的蹤影。

羅望子來源:豆科羅望子屬植物羅望子Tamarindus indica L.,以果實入藥。春季采,除去種子,曬乾。

羅望子/羅望果功效:

羅望子性味歸經:甘、酸,涼。

羅望子功能主治:清熱解暑,消食化積。用於中暑,食慾不振,小兒疳積,妊娠嘔吐,便秘。

羅望子,英文名稱:Tamarindus or Tamarind-tree,由Tarmar和indus組成,Tarmar的意思為熟棗的,indus是指印度。

羅望子中文學名:羅望果; 拉丁學名 :Tamarindus indica ;別 稱:羅望子、酸角、酸子、印度棗、泰國甜角、酸梅樹、酸莢..等。

羅望子俗名『狗大便』,原產於非洲尼羅河流域及亞洲南部熱帶地區,1895年從印度引進台灣,目前世界熱帶地區都有種植,羅望子喜好乾燥的熱帶環境,當今台灣各地零星栽植羅望子,台南市成功大學大學路東段及勝利路、嘉義市植物園有成排羅望子老樹。

羅望子為常綠喬木,偶數羽狀複葉小葉12~15枚,對生,圓筒狀橢圓形,淡綠色,質柔軟,羅望子花於五月下旬至九月中旬陸續開放,與新葉同時抽出,著生於嫩枝先端或老枝兩側之上葉痕,呈總狀花序,小花邊緣黃色,裡面呈白色,遍生紫紅色脈狀紋,夾骨於翌年2~4月成熟;羅望子果皮脆薄,內含柔軟褐色果肉及少許硬纖維,併有種子數粒。台灣北部較冷多雨,生育欠佳,南部生育,結果好,所有羅望子老株行道樹,極為美觀。

羅望子功效

羅望子,中文學名: 酸豆; 拉丁學名: Tamarindus indica; 俗名『狗大便』,別名: 酸角、酸子、印度棗、泰國甜角、酸梅樹、酸莢、羅晃子、通血圖等,羅望子果實入藥,為清涼緩下劑,有驅風和抗壞血病之功效。

羅望子,英文名稱(tamarindus indica l.),為蘇木科羅晃子屬常綠喬木。羅望子原產於熱帶非洲,經蘇丹引入印度繁殖,後來印度人常將果實製品輸往波斯、阿拉伯,因此人們常誤認酸角印度為原產地。公元前四世紀它曾風靡古埃及、希臘。中世紀時,阿拉伯人發現羅望子的美味,流入中東社會;隨著十字軍的東徵,羅望子進入了歐洲國家;17世紀,西班牙的軍隊將羅望子帶往西印度群島。至此,幾乎全世界的熱帶、亞熱帶地區都能見到它的蹤影。

在公元前第四世紀,羅望子樹經絲綢之路抵達雲南,至今雲南仍有不少羅望子樹,卻叫「酸豆」(註:意思是酸的豆角,大陸有些地方把四季豆叫「豆角」;豌豆莢叫「豌豆角」)。至於中文為何取「羅望子」之名,從網路找到資料:泰國的羅望子樹極多,該國古名暹羅,看到酸角,自然有「回望暹羅」的感慨,這就是羅望子命名的淵源。

1900年羅望子引進台灣,東南亞國家將羅望子入菜,但在台灣均栽培為觀賞樹。羅望子非但是調味料,還是水果的一種。中國廣州等省區有引種栽培。羅望子可高達25m,樹皮縱裂;莢果肥厚,扁圓筒狀,外果皮薄脆,中果皮厚肉質;種子橢圓狀,每果中含3~10粒,深褐色,具光澤。

羅望子最適宜在溫度高、日照長、氣候乾燥,乾濕季節分明的地區生長。正常生長發育、開花結果需要在平均10℃以上,年積溫7500℃左右,降雨量在1000mm以下和日照時數在2200h以上的環境條件。羅望子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很嚴,在質地疏鬆、較肥沃的南亞熱帶紅壤、磚紅壤和沖積沙質土壤均能生長,發育良好,而在粘土和瘠薄土壤上生長發育較差。

羅望子繁殖力強、生長快、結果早,實生樹3~5年生即可開花結果,7~8年生進入盛果期,經濟年限可持續60年,壽命則長達百年至數百年。
羅望子每年的4~5月發芽開放,花芽為混合芽,著生在短枝上,發芽時先長葉後開花。夏季枝葉生長旺盛,入秋即停止生長,翌年的立春前後陸續落葉。 9~11月結果,越冬至第2年3~4月果實成熟,果實採收後即開始發芽開花。羅望子具有每年多次開花的習性,但春季開的花結果數量多、果型大、品質好。

羅望子品種主要有以下三種:

1、馬蹄羅望子/酸角:莢果馬蹄狀,稍扁平,味酸、高產。
2、泥鰍羅望子/酸角:樹體高大,莢果形似泥鰍,味較甜,產量較低。
3、米易羅望子/酸角:樹體高大,莢果半彎曲,肉質厚,味較甜,結果早,產量高。

羅望子功效,羅望子用途, 羅望子營養:

vegtrends banner 02

訂閱素食列車網電子報

素食列車網:搜尋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