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每年三月下旬至五月中旬是梅子採收期,台灣梅子的品種有胭脂梅、長藤、大青、桃形梅、萬山、山連、野生梅等。

自古以來,「梅」即廣受東方人的喜愛。

 古人將「梅」予以人格化,取梅花在嚴冬下不畏酷寒,唯我獨尊之傲姿,喻為艱苦卓絕、高雅雄健、剛強不屈之象徵。而梅花所結之果實 -「梅子」,清酸濺牙,能令人生津解渴、因此古人有「望梅止渴」之說。

 「梅」屬於薔薇科溫帶落葉果樹之核果類水果。本省梅子之栽培主要在中央山脈東西兩側海拔300至1000公尺的山坡地,產地分佈在南投縣信義鄉、水里鄉、國姓鄉、仁愛鄉,台中縣東勢鎮、和平鄉,台南縣楠西鄉,高雄縣六龜鄉、桃源鄉,花蓮縣富里鄉,台東縣延平鄉、東河鄉、池上鄉、鹿野鄉等地、每年元旦前後梅花盛開時,皚皚雪白的花海,宛如人間仙境;清明前後梅子結實累累,一片綠蔭,花期與果期雖短,卻吸引賞花、採果之人潮川流不息,為本省重要之休閒農業產業。

梅子為一富含營養成分,兼具色、香、味、健之水果,不但含有豐富之檸檬酸、蘋果酸等有機酸,蛋白質含量亦為草苺、柑桔二倍以上,而鈣、磷、鐵等礦物元素亦較其他水果高出甚多。

梅樹的鮮果﹙青梅﹚滋味苦澀含「氰酸」毒素,不宜生食,通常以鹽漬、糖漬加工製成食品。清明節前後採收的深綠色梅子適合製成脆梅,當果實變成淡綠色則適合做成紫蘇梅、話梅、茶梅及製作梅酒。等梅子成熟後變黃綠色則可用來釀製梅醋,製作梅子果醬與果汁,完全成熟的梅子則不適合做成加工品。

中國醫學認為,梅子具有生津、止渴、斂肺之效,可治療虛熱煩渴、肺虛久咳、嘔吐、久痢、便血、尿血、蛔蟲腹痛、消除腹脹、解酒(最好不喝)等功效。

梅子對人體的功效:

發佈於 梅子


食物的酸鹼,並不是憑口感,而是經過消化代謝後被人體吸收後的結果。

一般來說,含鉀、鈉、鈣、鎂等礦物質較多的食物為鹼性食物,例如多數的蔬果類、海藻類以及南瓜子、葵瓜子、杏仁、腰果、芝麻、核 桃等為鹼性食物;而磷、氯、硫進入人體之後則呈現酸性,大部份動物性食物、穀類和部份的堅果類,則屬於酸性食物。

常謂梅子有除三毒之效,即除食物的毒,水的毒,血的毒。前二者屬殺菌的效果,第三者是指能淨化酸性體質的血液。梅子的營養成份以蛋白質居多,富含鈣、磷,鐵、鎂等礦物質和檸檬酸等有機酸,所以是強力的鹼性食品,可以達淨化血液的作用。

梅子的好處及功效

發佈於 梅子

vegtrends banner 02

訂閱素食列車網電子報

素食列車網:搜尋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