週五, 05 二月 2016 00:00

羅望子/羅望果-羅望子功效,羅望子用途, 羅望子營養:羅望子抗壞血病功效!

作者
给本項目評分
(13 得票數)

羅望子,中文學名: 酸豆; 拉丁學名: Tamarindus indica; 俗名『狗大便』,別名: 酸角、酸子、印度棗、泰國甜角、酸梅樹、酸莢、羅晃子、通血圖等,羅望子果實入藥,為清涼緩下劑,有驅風和抗壞血病之功效。

羅望子,英文名稱(tamarindus indica l.),為蘇木科羅晃子屬常綠喬木。羅望子原產於熱帶非洲,經蘇丹引入印度繁殖,後來印度人常將果實製品輸往波斯、阿拉伯,因此人們常誤認酸角印度為原產地。公元前四世紀它曾風靡古埃及、希臘。中世紀時,阿拉伯人發現羅望子的美味,流入中東社會;隨著十字軍的東徵,羅望子進入了歐洲國家;17世紀,西班牙的軍隊將羅望子帶往西印度群島。至此,幾乎全世界的熱帶、亞熱帶地區都能見到它的蹤影。

在公元前第四世紀,羅望子樹經絲綢之路抵達雲南,至今雲南仍有不少羅望子樹,卻叫「酸豆」(註:意思是酸的豆角,大陸有些地方把四季豆叫「豆角」;豌豆莢叫「豌豆角」)。至於中文為何取「羅望子」之名,從網路找到資料:泰國的羅望子樹極多,該國古名暹羅,看到酸角,自然有「回望暹羅」的感慨,這就是羅望子命名的淵源。

1900年羅望子引進台灣,東南亞國家將羅望子入菜,但在台灣均栽培為觀賞樹。羅望子非但是調味料,還是水果的一種。中國廣州等省區有引種栽培。羅望子可高達25m,樹皮縱裂;莢果肥厚,扁圓筒狀,外果皮薄脆,中果皮厚肉質;種子橢圓狀,每果中含3~10粒,深褐色,具光澤。

羅望子最適宜在溫度高、日照長、氣候乾燥,乾濕季節分明的地區生長。正常生長發育、開花結果需要在平均10℃以上,年積溫7500℃左右,降雨量在1000mm以下和日照時數在2200h以上的環境條件。羅望子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很嚴,在質地疏鬆、較肥沃的南亞熱帶紅壤、磚紅壤和沖積沙質土壤均能生長,發育良好,而在粘土和瘠薄土壤上生長發育較差。

羅望子繁殖力強、生長快、結果早,實生樹3~5年生即可開花結果,7~8年生進入盛果期,經濟年限可持續60年,壽命則長達百年至數百年。
羅望子每年的4~5月發芽開放,花芽為混合芽,著生在短枝上,發芽時先長葉後開花。夏季枝葉生長旺盛,入秋即停止生長,翌年的立春前後陸續落葉。 9~11月結果,越冬至第2年3~4月果實成熟,果實採收後即開始發芽開花。羅望子具有每年多次開花的習性,但春季開的花結果數量多、果型大、品質好。

羅望子品種主要有以下三種:

1、馬蹄羅望子/酸角:莢果馬蹄狀,稍扁平,味酸、高產。
2、泥鰍羅望子/酸角:樹體高大,莢果形似泥鰍,味較甜,產量較低。
3、米易羅望子/酸角:樹體高大,莢果半彎曲,肉質厚,味較甜,結果早,產量高。

羅望子功效,羅望子用途, 羅望子營養:

羅望子果呈圓筒狀,略圓胖、長橢圓形,果肉褐色,與龍眼乾相似,種子數粒,果殼黃褐色,長約7~15 公分,寬​​約2.5 公分,果殼乾燥清脆易破裂,可輕輕壓破果殼取出果肉食用,味帶酸甘甜,口感似龍眼乾,去絲食用,風味特殊,羅望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鈣質與鐵質。

羅望子的果肉可以食用而且很受討喜,在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烹飪中用作調味料,同時也是喼汁和HP醬中的重要成分。酸豆未成熟果實的果肉又酸又澀,通常用在開胃菜餚中。成熟的羅望子果實要甜一些,羅望子醬及羅望子汁,可用於甜點、飲料和小吃。

羅望子的果實,葉子和樹皮都有藥用使用。比如在菲律賓,羅望子的葉子被作為草本茶用於給瘧疾退燒。由於其藥用價值, 羅望子被印度草藥學用於治療胃和消化道不適。

在寺廟,特別是亞洲國家的寺廟中,羅望子的果實被用於去除銅像上的污垢和綠色的銅銹。羅望子木是鮮紅的顏色。由於密度和耐久,羅望子心材被用於做家具和木地板。

在印度南部,羅望子樹非常常見,特別是在泰米爾納德邦和安得拉邦。羅望子樹用作觀賞樹木,被栽種在鄉村公路和高速公路邊提供陰涼。猴子很喜歡成熟的酸豆果實。

閱讀 23943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五, 05 二月 2016 01:28

vegtrends banner 02

訂閱素食列車網電子報

素食列車網:搜尋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