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談一下每個人分辨周圍聰明人的一些主要思惟標準。首先要明確的是一些基本思惟原則。

聰明&思惟

首先,具有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不代表聰明 。 比如一個下水道工人和一個挖掘機工人,各自都是各自職業領域的老手,哪個更聰明?

這就不好說了。 所以分辨聰明的思惟標準不應該是針對特定領域的,而應該是普適的。

再比如看學歷,也不一定靠譜 。 我們拋開蓋茨、喬布斯這些輟學的不談,一個本科生和一個博士生哪個聰明? 這也不好說,說不定本科生本科期間就做出了不錯的科研成果,但是本科畢業沒有繼續做科研而直接去工作了,那他思惟標準一定比博士生笨或者聰明嗎? 說不准的。

還有比如看出身,也不靠譜 。 因為個人經歷和交友圈的關係,周圍的很多朋友都是名校出身,北清復交牛劍HYPS什麼的很多,很多聚會上名校學生的數量遠比非名校的多,那這種情況下出身本身就不具有太大的分辨性。

雖然名校出來的普遍會讓人覺得聰明點,但是即使是同一個學校出來的人,也會有很容易被識別出來的聰明程度的思惟差別。

那麼我會通過什麼來辨別聰明&思惟呢?

分享下列聰明人的十個思維境界,非常值得一看!

聰明人十個思維的境界:

發佈於 素食部落格

水的清澈,並非因為它不含雜質,而是在於懂得沉澱;

心的通透,不是因為没有雜念,而是在于明白取捨。

合作&放下-合作就要放下性格,懂得沉澱明白取捨:

小合作就要放下態度,彼此尊重;

發佈於 素食部落格
從尊重做起
有尊重才有自重,有自重才有自愛,自重自愛才會交得到朋友,也才能在社會上立足
【 從尊重做起 】
一個孩子隨著訪問學者的父母回到臺灣讀了半年的臺灣學校。回去時,大家為他們餞行。
我問這個孩子:「你覺得臺灣學校和美國學校最大的不同在哪裡?」
他想了一下說:「尊重」。 我很驚訝,我以為他要說「功課」。
我問他為什麼?他說臺灣的小朋友不尊重隱私,要借東西,沒有問過他就直接從他桌上拿走,或甚至去他抽屜裡翻。老師也不尊重學生,常常檢查學生的書包。
他在校園中常會被老師喝住,因為他犯錯,但是他不知道什麼地方不對?老師罵得太快了,他聽不懂。他最不喜歡的是老師在課堂中罵人,令他覺得很丟臉。即使不是罵他,他也覺得不舒服,一整天心情不好。
他的話使我想起最近看的一本書,那是一位美國老師的教學日誌。他發現尊重孩子常會得到比高壓更好的效果。孩子在班上都喜歡講話,所以他與孩子約法三章,當他在黑板上寫Quiet(安靜)時,學生要立刻安靜下來。他會故意慢慢寫這五個字母,讓孩子把未說完的話趕快說完。
結果他發現因為給了孩子一點緩衝期的尊重,學生會在他寫完最後一個字母 「t」時,全班安靜無聲,反而比很生氣大聲說「安靜」效果好。
很多時候給別人一點尊重,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。尊重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條件,必須從小教導。因為有尊重才有自重,有自重才有自愛,自重自愛才會交得到朋友,也才能在社會上立足。
很多父母不耐煩跟孩子溝通,在孩子小的時候用高壓的方式管教,一旦孩子長大,壓不住時,問題就來了。權威高壓的方式只會得到表面的服從,內心的不滿會像火山一樣,一旦爆發便不可收拾。所以小時候被權威高壓管教的孩子長大容易叛逆,這個叛逆其實是積壓已久的火山出口。
很多青少年常因一點小事打人殺人,這些有暴戾行為的人,基本上,從小不曾被人重視過,所以長大也不會去尊重別人。這個不尊重別人的惡風在社會上已經很久了。
我們看到銀行或公家機關的人員,將客戶或人民的個人基本資料賤賣給詐騙集團;在電影院、音樂廳大聲打手機;在公共場所縱容孩子亂跑,大聲喧譁;車子隨意停放阻礙交通等等。
尊重要從小教起。當孩子從小被尊重時,他長大自然不會叛逆;當人民被政府尊重時,他自然不會出草去抗爭

有尊重才有自重,有自重才有自愛,自重自愛才會交得到朋友,也才能在社會上立足 

從尊重做起,尊重別人:

一個孩子隨著訪問學者的父母回到臺灣讀了半年的臺灣學校。回去時,大家為他們餞行。
我問這個孩子:「你覺得臺灣學校和美國學校最大的不同在哪裡?」

他想了一下說:「尊重」。 我很驚訝,我以為他要說「功課」。

發佈於 素食部落格

vegtrends banner 02

訂閱素食列車網電子報

素食列車網:搜尋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