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年夜飯,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。大年夜,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,闔家團聚,圍坐桌旁,共吃團圓飯,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。闔家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,享受天倫之樂,桌上豐富的菜餚、冷盤、熱炒、點心,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,一是火鍋,一是素魚。火鍋沸煮,熱氣騰騰,溫馨彌漫,"火鍋"表示熊態火焰,炫麗的美景就在眼前;「素魚」和「餘」諧音,是象徵「吉慶有餘」,也喻示「年年有餘」。還有蘿蔔俗稱菜頭,期盼來年有好彩頭;並預祝家運興隆。飯後,多為一道甜食,祝福新的一年甜甜蜜蜜。
年夜飯又叫做圍爐,以前人們,桌下放一個燒得旺旺的火爐,表示一家興旺,又表示一家團圓之意思。爐火旁放錢,表示希望萬事如意,吃年夜飯的時候,要慢慢的吃,表示這個家族可以長久。依照民間傳統習俗,團圓飯菜單可是很講究的,通常有餃子、長麵、元宵等。
餃子是在除夕夜十二點鐘聲一敲響,就開始吃餃子,因為那時是子時,取其新舊交替,子時來臨之意。後來也有人將餃子別稱為元寶,有招財進寶發大財的意義在其中。
長麵,就是長壽麵,在年夜飯上意義代表預祝壽長百年。同樣有類似意義的「長年菜」,在吃長年菜時,一定要一根從頭吃到尾,才能夠活的長長久久。
當然,年夜菜中的一些基本菜色是不能少的,就如吃素魚「年年有餘」、蘋果「平安」、年糕有「年年高昇」意涵,而「蘿蔔糕」由於其中有白菜頭的材料,因此又被稱為討「好綵頭」的意義。
壓歲錢的傳說
新年到,孩童最歡迎的是長輩給的紅包〈北方稱壓歲錢〉,派「紅包」是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,華人喜愛紅色,因為紅色象徵活力、愉快與好運。
春節拜年時,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,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,因為「歲」與「祟」諧音,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。壓歲錢有兩種,一種是以彩繩穿錢就可以置於床腳,此記載見於《燕京歲時記》;另一種是最常見的,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。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,亦 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,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。
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,當惡鬼妖魔或「年」去傷害孩子時,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 賂它們而化兇為吉。清人吳曼雲《壓歲錢》的詩中云:「百十錢穿彩線長,分來再枕自收藏,商量爆竹談蕭價,添得嬌兒一夜忙」。由此看來,壓歲錢牽繫著一顆顆 童心,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、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。
大年除夕的晚上,很多孩子都能夠得到壓歲錢。為什麼會得到壓歲錢呢?
壓歲錢的傳說故事
傳說古代有一個叫「祟」的小妖,黑身白手,他每年除夕夜裡出來,專門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腦門。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、說夢話,退燒後就會變成癡呆瘋癲的傻子了。大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,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燈不睡,這也叫做「守祟」。
有一戶姓管的人家,夫妻老年得子,十分珍愛。在這年三十晚上,為了防止祟來害這個孩子,這對老夫妻不睡覺,一直逗著孩子玩,他們用紅紙包了幾枚銅錢,包了拆,拆了包。但隨著夜漸漸深了,小孩子受不了,先睡著了。這對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幾枚銅錢放在他的枕邊。
老夫妻年歲大,也熬不住,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,想來那祟該不會來傷害他們的孩子了吧!可他們剛一睡著,一陣陰風吹過,黑矮的小妖就進了屋,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頭的時候,突然孩子枕邊發出一道金光,祟尖叫著逃跑了。
很快,這件事就傳揚開來,大家紛紛效仿,在大年除夕夜裡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,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。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「壓祟錢」,「祟」與「歲」發音相同,日久天長,就被稱為「壓歲錢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