週六, 03 三月 2012 00:00

清明節:清明節的由來,清明節的習俗。

作者
给本項目評分
(2 得票數)

清明節的由來:

相傳古代的民間仿效帝王將相「墓祭」之禮,在這天掃墓祭祀祖先,由於歷代相傳終成為中華民族的特有傳統節日。在清明以掃墓、祭拜等形式來紀念祖先,讓後代子孫能夠慎終追遠,飲水要思源,緬懷先人創建家園的千辛萬苦。但各地區的實際掃墓活動有從元宵節就開始,一直持續到該節日而不局限於當天。

清明節的習俗:

傳統土葬的掃墓方式:家人合心齊力清理完墳墓環境的雜草、樹木或修繕墓園,將三牲、茶、酒、蛋、糕餅及水果等供品,先祭拜土地神後祭拜祖先。祭拜完後在墳墓上,用小石頭壓上「墓紙」及撒上蛋殼,代表已經除墓完成。

由於時代的變遷及墓地取得不易,土葬漸改為火葬(將親人的遺體燒成骨灰收入罈後供置納骨塔),雖然清明節掃墓時無需清理墳墓環境的雜草和樹木,但是祭拜感念祖先的德澤庇佑之心意卻是永遠不變。所以中華民族是個祭祖敬天,相信善惡有報的有神論民族,而主張無神論的民族肯定不是中華民族。

古代有個「寒食節」相傳為了紀念不圖富貴又忠孝的介子推,因晉文公(姓姬名重耳,春秋五霸之一)未當上君王在落難無糧食時,介子推忠心護主割大腿肉奉養重耳,十九年後重耳當上君王執政並大封功臣時,獨忘了封賞淡泊功名而奉養老母歸隱於綿山(今山西介休縣東南)的介子推,經人提醒後親率士兵搜山卻遍尋不著,有人建議燒山可逼出介子推接受封賞,結果誤燒死了介子推,晉文公為了哀悼並感念介子推的忠孝,於是把這天定為「寒食節」,下命全國在每年的這天禁止生火而只能寒食。 由於晉文公勤政清明治理國家而終成春秋霸主,百姓亦得以安居樂業,大家非常感念介子推,每逢他被燒死的那天都不生火煮食物,只吃事先做好的寒食,像棗餅、麥糕、青團和糯米糖藕之類的食物來表示紀念。 又因寒食節的日期只在清明節的前一天,所以後世就把寒食節的習俗併入清明節之中。但寒食節的食俗仍有部份以變形的方式傳承而保存於清明節中。例如閩南的泉州和漳州一帶,在清明節當天一般是不生火煮食物而只吃事先做好的潤餅,這就是源於寒食節的習俗。閩南人移居台灣後,在台灣的清明節當天雖然未禁止生火,但亦有吃潤餅的習俗。

清明節的由來:另一清明節的傳說,相傳薄餅由明代廈門才子蔡復一的夫人首創。蔡復一是一個獨眼跛腳的殘疾人,有人取笑他只有一隻眼,他說:「一眼觀天下。」有人說他是瘸子,他應到:「一腳登龍門。」蔡復一才華橫溢,為人耿直,卻屢遭奸臣陷害。他們在皇帝面前推薦蔡復一整理抄寫朝廷里歷年來的文書,且要蔡復一在四十九天內完成九大箱的文書,否則,當以違抗聖旨論處。為了完成任務,蔡復一廢寢忘食,晝夜雙手齊書,難得有歇息吃飯的時間。蔡夫人看在眼裡,急在心裡。有一天,她想出了一個妙法:把麵粉攪成糊狀,在熱鍋上輕輕一抹,做成一張張薄薄的麵皮,再把各種菜切細,炒成燴菜,然後用麵皮把燴菜捲成圓筒狀。每天用餐時,蔡夫人雙手捧著「薄餅」喂丈夫吃,這樣既不影響工作,又不耽擱吃飯。在夫人的照料和協助下,蔡如期完成了朝廷的使命。從此,蔡夫人做「薄餅」的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,因「薄餅」是蔡夫人所創,所以民間又有「美人薄餅」或「夫人薄餅」的說法。

 

閱讀 2069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六, 03 三月 2012 15:17

vegtrends banner 02

訂閱素食列車網電子報

素食列車網:搜尋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