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市售肉粽熱量約略介於400~600大卡不等,且糯米不易消化,營養師提醒,腸胃道消化不易、三高慢性病患者、體重需要控制的民眾,應細嚼慢嚥、淺嚐即止,同時把握三低一高原則,才能吃得開心又無後顧之憂。
2、包粽子三低一高
包粽子在餡料的選擇上,應把握「低油、低鹽、低糖、高纖」的飲食原則,花生屬於油脂類應適量添加,蛋黃用栗子取代則可降低膽固醇攝取,另外像是提高蔬果如香菇、竹筍的添加比例,有助於遠離肥胖。
3、吃粽子斟酌使用醬料
吃粽子常會搭配的甜辣醬、醬油膏等由於含鈉,高血壓民眾應避免食用或稀釋後再沾取,另外像鹽漬類的蘿蔔乾也要適量食用,以免增加身體額外的負擔。
4、全穀類粽子取代部分糯米
選擇紫米替代部分糯米,降低糯米比例,除了較不易消化不良,也可增加膳食纖維、維生素B群的攝取,提高飽足感,且紫米屬於低升糖指數的食物,有助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,另外根據新版國民飲食指南建議,每日應有 1/3主食來自全穀類。以糙米、全麥、全蕎麥,或雜糧等加入粽子,對健康有加分效果。
5、吃粽子搭配當季蔬果攝取
除了粽子外,茄子、菜豆和瓠瓜等都是端午招喜氣的應景食材,茄子象徵身體強健、菜豆比喻長命百歲、瓠瓜則是富貴。
把握「蔬果579」及均衡飲食的原則,吃完粽子來盤燙青菜或ㄧ碗蔬菜湯,並搭配飯後水果,有助補充膳食纖維,平衡攝取粽子中較缺乏的蔬果類,也因為是當令蔬食,較可口也含有較多營養,有助身體健康。